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定每年的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号召会员国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
“国际古迹遗址日”于4月18日,即今天,再次如期而至。为ICOMOS将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确定为“遗产事业 继往开来”(Heritage for Generations),以推动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遗产事业当中,实现保护理念、精神、经验的代际共享。
而就在不久前,一场关于国际古迹遗址的会议也在清华园内成功举办。2018年4月14日,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委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成立会议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城市与村镇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今天,弘博网将对本次会议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
会议现场
14日上午9时,会议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层王泽生报告厅准时开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CIVVIH 执行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历史村镇专委会主席张杰主持介绍了到场嘉宾。
张杰教授
ICOMOS/CIVVIH主席、原ICOMOS科学委员会成员索菲亚•寇洛妮教授首先带来了开场致辞。寇洛妮教授认为,对于她个人,和CIVVIH来说,这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而她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会议。在致辞中,她向与会专家及学者介绍了会议的安排、主题和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
索菲亚•寇洛妮教授
随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悦,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先后发言欢迎致辞。
宋新潮副局长
宋新潮表示,他非常高兴亚太分委会的成立,希望更多的学者在科学委员会的平台下,针对亚太地区的问题进行探索,分享优秀的案例;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十分支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包括亚太分委会的一系列工作,愿意以一个合作者的姿态参与委员会举办的各项活动,共同推进整个亚太地区,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尽一份力。
致辞结束之后,CIVVIH秘书长克劳斯•彼得•埃希特宣布了ICOMOS/CIVVIH亚太区域分委会成立。根据之前工作会议的讨论结果,由来自中国的张杰教授担任新成立的亚太分委会主席,并与来自韩国的李惠恩教授与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卫•洛根先生共同组成分委会的执行机构。与会同仁对分委会的成立及新当选的执行机构成员表示祝贺,分委会代表张杰教授进行发言。
克劳斯•彼得•埃希特
ICOMOS/CIVVIH是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下属,由各成员国家代表组成,由从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管理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团体分支,开展古迹遗址理事会内的历史村镇保护研究国际交流工作,同时在该领域为ICOMOS及UNESCO世界遗产中心提供科学建议,在该领域具有国际权威性。CIVVIH区域分委会是在CIVVIH组织下由小区域国家委员代表组成的更为密切的学术交往平台,通过小区域的委员联系,重点研讨邻近区域学术领域的共同关注问题,加强地区学术交流与提高。
在拍照留念后,会议进入国际学术研讨会阶段。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亚太地区城镇村的可持续保护与管理”。张杰教授、李惠恩教授和大卫•洛根先生共同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上,来自中国的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具体实例,向与会代表分享了中国在历史城镇、历史村落保护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代表,宋新潮局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历史城镇村的概况及整体的保护情况。村落反映了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然而这些年,中国古村落的保护却遇上了许多问题,诸如古村落保护与城镇化进程、与相关法规、与农村农民生活现代化和旅游开发的等等矛盾与冲突。但也应当承认,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扶持三农的政策举措的出台、社会力量更积极多样地参与农村建设等等方面都昭示着中国古村落保护迎来新时代、新机遇。宋局长对此提出了五点建议:
1.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
2.科学、合理的编制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3.抓重点、抓示范,指导各地做好古村落保护
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工作
5.将保护古村落与改善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发表了题为《历史城镇的历史性演变——挑战与真实性坚守》的主旨演讲,郭旃提出了文化多样性给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持续带来更严酷的考验和挑战,他肯定了数字技术和体系的应用对延续遗产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于有形遗产无形化和传统生活表演化的隐忧,更借由海内外众多案例指出“要珍惜有形文化遗产的身份、体态、特征、信息载体”,同时也要“关注无形文化遗产对传统的有形文化遗产的依赖、珍惜和坚守”,而在保护过程中,真实性、最少干预的原则是始终不能放弃的原则。
郭旃会长
张杰教授在发言中以实际案例生动地探讨了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长效管理。以曲阜和济南为例,他提出要制定可持续保护的规划,建立相应的机制来管理遗产,才能够更为有效。以一个更高层次的政府机构来进行统筹管理、领导相应的政府机构部门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有一致的或者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管理计划。同时,应当建立规定,让整个管理机构的职责更加分明,建立相应的界限。
现场观众
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周俭教授以贵州历史村落保护现状探讨了对于古村落保护的一些思考;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杜晓帆则以上海为例,讨论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进程中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方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和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如何以会议事件导向乡村遗产的保护,以创造遗产需求,激活遗产保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赵中枢则就中国大运河申报世遗的特点、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规划的实践拓展提出了重要见解。
CIVVIH执行委员李惠恩教授发表了题为《世界遗产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城镇保护与生活环境冲突》的演讲,在演讲中,她结合韩国当地众多文化遗址的保护案例,如石窟庵、昌德宫等,指出,目前,对世界遗产保护地周边的当地社区开展可持续性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地社区的预期与世界遗产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之间通常存在着落差。这种落差在活态遗产保护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李惠恩教授
CIVVIH执行委员大卫·彼得·洛根则分享了悉尼市中心米勒斯角(Millers Point)和岩石区(the Rocks area)历史区域管理实践,讲述了米勒斯角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在为时未晚之前所采取的非同寻常的保护措施,分享了旅游业对毗邻的岩石区造成的影响,以及为降低这种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在不同的管理之下,两地产生了不同的遗产结果:米勒斯角仍维持着原貌,保留了真实性,这是因为它直到最近依然是一个有着强烈社区意识的公有社会住宅区;而岩石区随着不断的开发,逐渐失去了其自身绝大部分的完整性与朴实。
大卫·彼得·洛根
来自千叶大学的福川裕一教授说道,在日本,有关历史城区保护的新运动正处于展开之中,他在发言中对“日本历史城镇中心保护新趋势”进行了说明。他提出,保护制度的基础首先是要决定要保护的区域,并将该地区的法规和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而只有在历史建筑当中形成市场价值,才能让历史保护真正扎根于社会,这一点应当注意。
城市环境基金会主席皮埃尔•拉孔从西方角度解读了智化寺、景德镇陶瓷厂和济南湖泊景区三个遗产修复案例,并举出三个相对应的、具有相似性的西方案例。在对比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合理而特别的建议,如:文化古遗迹的修复从业人员应当谨记在工作中尽力去帮助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皮埃尔•拉孔
俄罗斯ICOMOS副主席谢尔盖•戈尔巴坚科在发言中则对圣彼得堡历史景观的发展表达了担忧,他指出,圣彼得堡市和列宁格勒州政府没有重视圣彼得堡历史景观的价值,对商业建设投资的优先考虑,在为地区带来“快钱”的同时,也给景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与此同时,构成景观的各项要素在没有得到恰当保护的情况下也受到了毁坏。由此警醒各位代表,要注意城市化对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场观众向专家提问,场面十分热烈
众多亚太地区历史城镇村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本次会议,交流了很多亚太地区各国历史城镇村保护的经验。会上所进行的学术研讨及成立的亚太分委会将有助于推动亚太地区的历史村镇保护研究的经验分享与合作,也将对扩大中国在传统优势领域历史村镇保护方面的国际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本次活动得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支持,由北京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会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将秘书处设立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Double L#大侦探
相关链接: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